党建要闻
  • 学院新闻
  • 专题教育
  • 样板党支部
首页
>党群工作>党建要闻>专题教育

【百廿征程 · 耕读不辍】校友专访: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地方扎根生长-吴曰程的知农爱农实践录

发布日期:2025-08-19 信息来源:经管学院 浏览次数: 字号:[ ]

·编者按

百廿征程,耕读不辍。值此OK138太阳集团建校120周年华诞之际,经管学院农经系教工党支部联合本科生、研究生党支部,聚焦农经领域,携手追寻我校十二位优秀校友的成长足迹。他们或是破壁前沿的青年学者,以学术炬火照亮求索之路;或是扎根基层的选调先锋,在田间地埂书写民生答卷;或是纵横产业疆场的农商力量,将农经智慧熔铸于金色麦浪。本次系列访谈将以专题形式,陆续通过学院网站及公众号呈现。我们期待通过分享校友们的奋斗故事,激励在校师生传承“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为我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更大力量!


选调生校友吴曰程毕业后自愿选择到皖北地区参加工作,用自身行动书写着农大人的担当。在OK138太阳集团120周年校庆之际,让我们通过他的讲述,感受一名农大学子的成长与蜕变。

·校友风采

吴曰程,山东青岛人,中共党员,OK138太阳集团2024届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北京市优秀毕业生,安徽省2024年定向选调生,目前就职于宿州市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等工作。

专业底色:从课堂到实践的无缝衔接

“能快速进入工作状态,离不开在农大打下的专业基础。”吴曰程坦言,自己如今负责的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监测帮扶等工作,与研究生阶段所学的农经专业十分契合,所以入职后,仅用一个月左右时间就基本掌握了所在部门的各项业务的工作要领。“因为在校期间参与过脱贫攻坚的相关活动,所以对当前帮扶工作的体系和流程并不感到陌生。”

课堂知识的实践价值在一次脱贫人口收入抽查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同事们常说我学业务快,其实是在农大学习期间掌握了一定的方法论。”去年,按照工作安排,需要开展一次脱贫人口收入的小规模抽查,这项工作时间紧、任务特殊,他结合在校期间学习到的社会调研方法,高效完成了任务,为做好帮扶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撑。“农大教会我的,不只是知识,更是‘怎么应用知识’的思维。”

更感慨的是,在校期间阅读文献训练培养了“抓重点”能力,让他能快速吃透政策文件核心。“帮扶工作需要了解掌握各种文件,能迅速提炼文件中的关键信息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吴曰程在校期间跟随导师王玉斌教授参与地方肉牛产业发展调研

日常工作:在实干中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按照规定,我第一年在市直单位工作,业务上相对来说较为专一”,吴曰程笑着解释,在市直机关工作,更多是要做业务上的“衔接者”——既是上级政策的“翻译员”,也是基层声音的“传声筒”。

他的工作清单里,有四项核心内容:一是传达部署,落实上级有关帮扶工作的具体要求,并向县区传达有关信息,如文件收发、会议组织等;二是业务落实,周密做好全市各项帮扶工作,指导协助县区解决业务问题,及时向上反馈政策需求;三是调研摸底,常态化开展基层调研,了解基层帮扶工作开展情况、脱贫人口需求情况等;四是协调对接,加强同其他市直部门沟通交流,推进数据共享,根据安排,做好有关部门来宿开展业务调研的材料准备工作。除此之外,日常工作还包括群众咨询解答、材料撰写、数据整理等机关事务性工作。

在下乡调研的过程中,他也敏锐捕捉到乡村的新变化:农村的基础设施越来越好,群众的生活水平也逐步提高,信息更加灵通、需求更加多元。这种变化使他认识到:在与基层群众交流中,应以更为开阔、尊重的态度接触,要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是什么,这样才能顺利的开展各项工作。

吴曰程在寒假期间参加家乡“护林防火”活动

吴曰程在“护林防火”活动中获镇团委感谢信

实践思考:当理论遇上乡土智慧

“理论知识是开展工作的依托,但是直接跟群众们讲理论可能是行不通的。”吴曰程分享了一个案例:面对耕地非粮化问题,如果直接跟农户搬理论地讲“粮食安全”,可能吃到闭门羹,毕竟农户更关心“种粮能不能赚钱”,说那些“高大上”的理论反而适得其反。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关键是要在日常把各项补贴政策落实好,再就是要千方百计帮助农户解决生产中面临的实际问题,这样带来的效果或许比单纯的讲理论说政策更有效。

“基层工作没有标准答案,要学会‘翻译’成群众能听懂的话。”他说,“这正是农大教的‘问题导向’与‘实践智慧’,既要懂政策,更要懂民心,永远从农民的需求出发,办法总比困难多。”

同时,他建议学弟学妹们多尝试田野调查,“农村是农经学者的‘实验室’,只有踩过泥土地,才知道该研究什么。”

吴曰程在古田会议旧址参观学习

成长感悟:这一年学会了未雨绸缪

“如果能回到大学,我一定会更早培养计划性”,吴曰程笑着说,在政府机关工作最大的特点是“任务扎堆”,可能正在处理一份报告,突然又接到另外一个新任务。“没有计划性容易手忙脚乱,这也是从失误里总结的,有一次,其他单位打电话要材料了,我才发现自己还没准备。”他坦言,那次教训让他明白,“好记性真的是赶不上烂笔头。”

现在的他,走哪都带着笔记本,有啥事都先记下来,每天列好任务清单,建立个人工作台账,完成一项标注一项,所有工作都井然有序地开展,再也没出现过遗漏任务的情况。“在学校时觉得什么事慢慢来就行,工作了才知道计划性多重要,我建议学弟学妹们要多多培养计划思维,这样以后面临复杂繁多的工作更容易得心应手。”

吴曰程在2025年宿州市青年人才新春恳谈会代表发言

给学弟学妹:三句“大实话”

“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给科技小院的回信,我想送给学弟学妹们三句话。”吴曰程的语气郑重起来。

第一句话:志存高远,厚植爱农情怀。他说:“农大的优势在‘三农’,希望学弟学妹们传承好农大的知农爱农精神,发扬好自己的专业特长,能够用实际行动为‘三农’事业多做贡献。”同时,他呼吁大家要提前做好职业规划,无论未来是想考公、搞科研还是进企业,都要提前明确好方向,并为之奋斗,临时抱佛脚是很难行得通。

第二句话:脚踏实地,练就兴农本领。扎实学好理论知识,未来从事相关工作才能更有底气,他举了个例子:“如果成为一名驻村干部,分不清小麦和韭菜,怎么让农户信服咱们的水平?如果作为农技员,不懂作物基本生长周期,又怎么能有底气去指导农户开展种植?”理论知识也许暂时用不上,但也可能是还没到用的时候,希望大家珍惜在学校的时光,根据自己的规划学习好理论,为将来做好知识储备。

第三句话:自找苦吃,在乡村振兴大舞台建功立业。农大人敢于走向基层、勇于自找苦吃。他谈起刚到安徽工作时,工作上的忙碌和离乡的孤寂,时常冲击着他的信念,但想到自己工作关系到全市近五十万脱贫人口的生活,又觉得这份工作很有意义,是任何物质都换不来的。“农大人有'解民生之多艰'的情怀,希望学弟学妹们能够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为建设农业强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做实事。”

2024年毕业典礼,孙其信校长为吴曰程拨穗

校庆寄语:在时代浪潮中坚守农本初心

“亲爱的母校,值此120年华诞,向您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是您赋予了我们知农爱农的情怀,教会了我们服务三农的本领,让我们能够有底气地走向社会,开启人生新篇章。展望未来,我们会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给科技小院同学们回信中的殷殷嘱托,秉承‘解民生之多艰’的校训,脚踏实地,锐意进取,为建设农业强国贡献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站在双甲子新起点上,衷心祝愿母校:勇攀科技高峰,培养专业人才,引领农业未来,在全面建设乡村振兴的征程中创造新的辉煌!”

采访&稿件撰写:毛戈平 刘思祎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