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我院遗传经济学课题组发表论文探究糖尿病如何影响劳动力市场表现
近日,我院遗传经济学课题组在Social Science & Medicine期刊(JCR Q1,ABS四星)发表研究论文 What Drives Labor Market Losses Among Diabetics—Physiological Impairment or Psychosocial Burden? New Evidence from Triangulation (糖尿病患者劳动力市场损失的驱动因素——生理障碍还是心理社会负担?来自三角验证的新证据)。研究聚焦于糖尿病对劳动市场的影响,利用英国生物银行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两大权威数据库,结合前沿基因工具变量方法,首次揭示了糖尿病导致劳动市场损失背后的双重机制:约40%源于生理损害,而60%则源于心理社会负担。
论文第一作者为博士生龚家凯,朱晨教授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号72333003、72103187)和OK138太阳集团“2115人才工程”资助。
Social Science & Medicine期刊作为英国商学院协会认定的ABS四星级学术期刊,是社会医学与健康社会学领域顶级期刊(SSCI/SCI双收录)。该研究的发表不仅展现了课题组在健康经济学与遗传经济学交叉领域的国际前沿研究水平,也为中英两国未来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坚实而科学的证据支撑。
研究介绍:
该研究围绕糖尿病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展开,聚焦于一个全球公共健康与社会经济交叉的重要议题。随着糖尿病患者数量的快速增长,其经济后果日益受到关注,但现有研究普遍面临识别上的困难:究竟是生理损害,还是社会心理压力,在驱动糖尿病患者劳动市场损失中发挥了主要作用?
本研究利用英国生物银行(UK Biobank)和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两大具有代表性的微观数据库,覆盖超过 50 万个体 的遗传学与劳动市场信息。通过三角验证(triangulation)框架,系统结合了普通最小二乘回归(OLS)、单样本孟德尔随机化(1SMR)和双样本孟德尔随机化(2SMR)方法,确保识别结果的稳健性。
本文的主要发现:糖尿病显著增加约 15% 的失业风险,但对劳动参与意愿和劳动收入的影响并不显著。劳动市场损失的 40% 源于生理功能损害,而 60% 则来自社会心理负担(如疾病可见性、心理压力、社会偏见)。结果表明,糖尿病的经济后果不仅仅源于身体机能下降,更多体现为“心理与社会层面”的隐性损失。
研究意义:这一发现突破了以往将糖尿病影响简单归因于“身体健康下降”的局限,强调了心理与社会支持干预的重要性。研究提示,若能在医疗保障之外增加心理健康服务和社会支持政策,即使患者身体状况未改善,也可能显著降低其在劳动市场上的不利处境。
研究亮点:
该研究在方法和理论层面均有重要价值。
在方法层面,采用跨国大规模数据(UKB 与 CHARLS),并结合三角验证框架(OLS、1SMR、2SMR),克服了内生性与反向因果等传统研究局限,提供了稳健的因果证据。
在理论层面,拓展了慢性病(NCDs)社会经济后果研究,将糖尿病与劳动市场表现的联系纳入健康资本模型框架,丰富了对疾病机制与经济行为之间因果关系的理解。
引用来源:
Jiakai Gong, Chen Zhu (2025), "What Drives Labor Market Losses Among Diabetics—Physiological Impairment or Psychosocial Burden? New Evidence from Triangulation", Social Science & Medicine,
原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277953625008299